蘇州榮軒環保有限公司
地址:蘇州市吳中區臨湖鎮東山大道4088號
聯系人:董經理 18915418820
電話:0512-66294806
傳真:0512-66294852
E-mail:Doishero@rep88.cn
網址:www.diekou.com.cn
凌晨的辦公室仍亮著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所長胡京南面前的屏幕上,污染物濃度曲線仍在跳動。
環境執法現場,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二級主任科員付怡然與企業人員一同研判,為生產車間廢氣處理設施提升改造后為何還是收集效果欠佳尋找答案。
丹江口水庫旁,作為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者的袁慧,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沿著岸線清理漂浮物。
這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正是美麗中國建設的生動縮影。4月17日,國新辦就“守護綠水青山 共建美麗中國”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5名生態環境領域代表講述了自己的生態環保故事。
以科技之力,推動生態環境治理
戴好安全帽,穿行在核電廠的鋼筋混凝土之間,下泵坑、巡核島、攀爬腳手架,開展人員訪談、執法調查,排查每一項安全隱患。這是生態環境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核設施監督二處處長楊義平的日常工作。
“核安全容不得一粒‘沙子’,我和同事們都以嚴慎細實的態度,時刻做好核電廠‘看門人’、國家和人民的核安全‘守夜人’。為了做好工作,我有一個9字秘訣——包打聽、跑斷腿、婆婆嘴。”楊義平說。
如果說楊義平的“婆婆嘴”守住了核安全,那么,胡京南的“數據眼”則在解碼藍天奧秘。
曾幾何時,京津冀秋冬季霧霾多發頻發,社會各界對重污染的成因和來源眾說紛紜,各種“假說”層出不窮。每經歷一次污染,胡京南和研究團隊就要夜以繼日地開展分析。有的同事前半夜收集和整理數據,胡京南和其他同事后半夜接著分析和提煉結論,第二天再參加污染過程會商。
“經過一次次摸索,我們終于從排放、氣象、化學、傳輸等方面,系統闡明了重污染的成因和來源。”對此,胡京南舉了個例子,“2015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火電燃煤量是4.5億噸,散煤用量只有它的1/8左右。但研究發現,從單位用煤量排放的一次顆粒物來看,民用散煤是火電燃煤的10—100倍;同時,一次次污染過程的源解析結果也表明,散煤排放對京津冀秋冬季PM2.5重污染的貢獻可達三成以上。這一研究結果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政策的出臺實施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十三五’期間,京津冀區域內散煤用戶減少1500萬戶以上。”
生態環境監測是反映美麗中國“顏值”的“鏡子”,美麗中國美不美、美在哪,需要用監測數據來說話。2024年獲得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污染源監測組第一名的谷樹茂常年堅守在污染源監測第一線。
“作為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一名高級工程師,我們的工作環境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高空作業、在高溫設施周邊監測,都是可能遇到的情況。這時候,練好技能就變得格外重要。”他告訴記者。
“有時候,我會像‘解剖麻雀’一樣拆裝設備,深入地了解設備的構造和原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就這樣,在同事們的無私幫助和長期的實戰錘煉中,我的專業技能穩步提升。”谷樹茂說。